"反思"马加爵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耿国平
相信,随着马加爵死刑的执行(2004年6月17日),人们将逐渐淡忘马加爵、淡忘马加爵事件及马加爵现象。也就当然地遗忘了马加爵的惊天血案。"2.23"是2004年2月23日马加爵案件案发日,马上2006年2月23日即将到来,笔者希望能我们记住每年的"2.23",尤其是我们云南省的教育界应当铭记"2.23"。
在这个星球上,自有人类以来迄于今日,已有八百五十亿人先后逝去,可是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过他们的存在,但是2004年那个初暖乍冷的春天,继非典之后人们却有了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和焦点---马加爵。社会犹如一座海上的冰川,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隐藏着的却是海面下庞大的冰体。笔者作为马加爵2.23案中被害人杨开红和唐学礼的代理律师,参加了该案的全部诉讼过程,同时笔者又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并且担任了高校心理和法律咨询机构的咨询老师,于是希望能从心理学角度,法律意识角度,教育工作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力求客观真实的对马加爵及马加爵一案做一次"亲密接触"。最后笔者认为,我们不该总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谈论,却全无实际行动,或者一提及这些问题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我们大可了然,坦然而又凛然对之,以积极的态度将其纳入社会系统工程,并且在实践中完善修正和发展,使人类真正得到智慧的增长和灵魂的舒展!
路径一:心理学角度
奥斯卡经典影片《沉默的羔羊》大家一定都还记忆犹新吧,片中就心理问题对个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剖析,提及它其实只想说明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只是有的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正常的宣泄,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可是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调节和疏导的尚是大部分。对于高校这样一个塑造人,培养人的特殊环境里,学生们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呢,学校和社会又是如何提供一种怎样的宣泄途径呢?我们不断听到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成立喜讯,但是,从农村到城市,从落后到发达,从家庭中心到城市边缘,青年人的迷失有多么严重和普遍?在年轻人隐藏的自卑心理定势之下,心理咨询的有效范围又究竟有多大?除了心理咨询之外,还有哪些解决的途径和有效方法?对于马加爵性格内向、腼腆、孤僻、不善于交际、内心自尊又自卑复杂的性格和心态很多人都有认识,问题在于当时人们都漠视这些问题,而他对此却又缺乏一个自我调节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系统,终于造成了心理的质变和人格的分裂。按照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赵建新的话说:"马加爵偶然发生的事件背后,肯定隐藏着必然的原因",当然,事件的发生是马加爵"易激怒,攻击性强"、"缺乏人际应对和挫折应对的模式""与贫困相关的心理扭曲"综合导致的。对于马加爵我们只能说,痛恨别人就如同为赶走一只老鼠而烧掉整座房子,得不偿失,而一个在心口不断挖井的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井底之蛙。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任何时候都能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否则,即使你才智过人,胆略超群,也只会是危险的隐患。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败是绝对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真正聪明的人在失败和成功里学到的一样多。所以笔者坚信,如何使人学会自我心态的调节和疏导,坦然面对一切,拥有健全人格和心态,全社会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培养系统可谓势在必行。
路径二:从教育工作角度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如果忘记他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那么留下的就是教育。"的确,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本真价值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性,而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毋庸置疑,马加爵一案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也不仅仅只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悲剧,而是整个中国教育体制的悲哀,曾几何是,素质教育就已经提上日程,势在必行,可是直到今天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单一片面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仍旧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对于这样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还如此残暴的对待生命,情商还如此低下,不能不提醒我们的注意,北京关怀医院曾对到该院义务服务的数千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从未接受过死亡教育,更有甚者忌讳谈死,大学生尚且如此,一般公民接受死亡教育的程度可见一斑。智慧的缺陷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是道德的缺陷绝非智慧所能补救。对于错误和失败,切忌只揭伤疤不上药,那可是会得破伤风的,笔者认为,对此问题,如何在高校教育工作过程中贯穿一种疏导模式,进行一种人类本真价值和内心道德的权衡教育,让或者明显,或者潜在的问题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学生自我认识和互相帮助,而并非放任那些生命密码混乱的不幸的人孤独无助的将生命之船悄悄驶入一条黑暗的避港。惟有如此,才能让八十年前鲁迅先生呐喊的"救救孩子"真正成为过去。
路径三:从法律意识角度
过去曾听说玄学中针尖上跳舞的典故,现在我发现法律的针尖远比玄学上的来得更加锋利更加尖锐。的确,文明和废墟仅仅一线之隔,道德的喘息越来越冰凉,微弱,人性在一张张诉状上呻吟挣扎。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与道德根深蒂固的国家,一向把"生"看得很重,中国自古都有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之说,蝼蚁尚且惜命,况人乎?可是今天一个生活在大学象牙塔中的马加爵,却作出了如此践踏轻视生命的举动,我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可谓走到了危机的边缘。不错,人的本能和欲望不是恶,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扩展才是恶。人是黑洞,人的心智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人类一直都无法真正接近并且看清楚它,于是人们就在这个世界即成的领域内设定诸多规则和秩序------法律。毕竟无法不足以治天下,秩序是万物的第一要律。同时毫无疑问,法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需要人们了解并且执行,那么如何使人真正做到将法律视做崇高的信仰和准则,并且做到绝对服从和遵循,这就不那么简单,这需要人们对法律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产生信服和依赖的习惯,那时人类真正的自由不是可以做法律所禁止的事,而是可以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这样才是完全的自由。
路径四:从社会学角度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情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立体系统,也决定了人有交往的需要和动机,这就是人的交流本能,个人只有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沟通,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成为完善发展了的人,难怪〈〈基督山伯爵〉〉会以限制交往作为对人最严厉的惩罚。本案的主角马加爵无疑是一个极度缺乏交流和心灵沟通的人,对此我们希望从今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人性孤岛上的鲁宾逊;再也没有一个民族愿意做人性沙漠中的夜郎国。其次,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马加爵平时酷爱浏览和阅读一些非法的黄色或者暴力网站和书刊,诚然,开卷有益,但是时下形形色色的书籍和网站充斥不堪,可谓野心共暴力一色,贪婪与金钱齐飞,而据调查显示,人接受坏的和邪恶的影响绝对比好的和善良的影响来得容易,那么社会是否该对于这个问题做个警醒,并且全体行动起来,净化我们的空气,给我们的生活消消毒。最后笔者看到马加爵案发后,很少有人去关怀那逝去的生命,舆论和公众无一例外的把目光集中在案件的离奇和对马加爵天涯海角的追捕中,对作案的手段兴奋的想象和对逃亡过程的密切关注远远超过其他,然而,马加爵落网后人们的目光又集中在对举报人的万元重奖上,对被害人的生平,被害人家庭的痛苦都被轻描淡写。麻木,偏执,自私的单向度关怀不能不说是舆论和社会公德的失败。
路径五:结束语
马加爵的枪决绝对不是该案的最终结局,也绝非从此"尘埃落定"。解决此类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决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惟有积极客观的将此负之行动,人性必将得到最大的尊重和完善,灵魂必将获得自由和解放。特别的,面对这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现状,我们切忌悲观气馁,毕竟太阳还有黑子,玫瑰尚且带刺,君不见,沉舟侧傍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的善美总还是主流,。说到这里,我不尽想起两百多年生活在哥尼斯堡一个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话:"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