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地址:昆明市西坝路8号凌云律师楼
    邮编: 650032
    传真:
    Email:genglawyer@126.com
    电话:13987115118 15812052257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正文
心理咨询
  • 还原“马加爵”
  • 发布时间:2010年4月23日   点击:7458次
 

"还原" 马加爵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耿国平

相信,随着马加爵死刑的执行(2004617),人们将逐渐淡忘马加爵、淡忘马加爵事件及马加爵现象。也就当然地遗忘了马加爵的惊天血案。笔者作为马加爵2.23案被害人杨开红和唐学礼的代理律师,在代理整个马加爵案件诉讼的全过程中,通过对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对马加爵的提问及对案件卷宗(包括马加爵口供的全案证据)的查阅,对于马加爵的整个犯罪过程包括犯罪动机的产生、犯罪预备、犯罪的实施及犯罪后的潜逃过程有了详细的了解。如今案件代理早已结束,但一直有诸多的想法和诸多的问题困扰着我,笔者希望本文能对马加爵、马加爵事件及马加爵现象再次还原给读者,还原给社会,希望能够从马加爵的惊天血案中将我的思考、困惑、茫然、遗憾......一并公之给读者,公之给社会,以求能够真正"还原" 马加爵。

•一、       马加爵其人其事

马加爵,男,23岁,198154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洲镇马二村人。20009月马加爵荣幸的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洲镇以697的高分进入了重点大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经过高考的洗礼,马加爵同其他很多同学一样,进入大学如释重负。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的学习当然不能并论,马加爵的成绩并非许多媒体所抄作的"出类拔萃",而是处于中流成绩。"性格内向、腼腆、孤僻、不善于交际"是很多同班同学的客观评价。课余时间,在各高校80%的大学生读喜欢打牌,在云大,马加爵及其舍友当然也不例外。200429日下午马加爵及其舍友在云南大学鼎新公寓6317宿舍打牌,谁也没有料想到,这次牌局是邵瑞杰、杨开红、龚博的致死一局。据事后马加爵在法庭陈述及讯问笔录中说:"在打牌的时候邵瑞杰说我有对子不出,说我作弊。接着杨开红说我做人太差。龚博说你跟邵瑞杰是老乡,你连老乡都处不好,为人这么差;邵瑞杰接着又说就是嘛龚搏过生日人家就是因你做人差,才不请你的......" 。马加爵打完牌后,躺在床上思绪万千,"邵瑞杰他们怎么会这样说我呢!我四年的大学同学,这些都是我最好的同学啊。难道我真的为人这么差吗?邵瑞杰、杨开红、龚博为什么要这样说我?邵瑞杰、杨开红、龚博难道在你们眼中我就是这样的失败吗?" 马加爵越想越气,失去了思维的理性。当时的马加爵内心咆哮着"邵瑞杰、杨开红、龚博......,我......我......我要让你们死"。极度愤怒的马加爵这时产生了报复心理,而这种报复并非是简单的语言上或一般意义上的报复,这种报复是直接欲将对方置于死地的报复。

之后在马加爵的内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报复计划,并为这惊天的报复实施了一系列的预备。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马加爵,在用兔子做实验的时候非常清楚用钝器击打后脑部远要比把兔子浸如水中溺死更为便捷。为此马加爵为实施报复计划,首先于210到昆明张官营旧货市场的一个摊位上(事后现场指认为160号)寻找了对于马加爵来说比较"顺手"的铁锤。为了携带及使用方便,马加爵要求老板把锤柄锯断五公分,以20元钱的价格购买了铁锤。回学校的路上马加爵一直在想应当将铁锤放在什么地方。后来马加爵想到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鼎新公寓下面的公共厕所男女厕的水泥隔离栏框的上面。然而第二天的下午,在马加爵确信宿舍无人后,到公厠取铁锤的时候发现铁锤丢失了(事后警方未查清被谁拿走)。无耐211马加爵再次到同一地点购买了同样的铁锤。为防止再次丢失,马加爵将第二次购买的铁锤直接带回宿舍藏匿于317衣柜内。

作案的工具准备完以后,接着就是寻找下手的时机。在整个212全天马加爵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宿舍里经常都是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尤其是唐学李老在宿舍里。唐学李本来并不是住在317宿舍的,由于自己在校外居住的房屋钥匙没带,故开学前的这几天便混住在317宿舍了。根据报复计划,马加爵是不杀唐学李的,但又就难将邵瑞杰、杨开红、龚博三人杀掉。但马加爵认为不把唐学李杀了,自己简直无从下手。这样马加爵的"远大"报复计划中又临时增加了一个唐学李。于是213日晚上23左右,马加爵趁唐学李在宿舍低头看《足球报》的时候,将宿舍门顺手上锁,且有意的将窗帘拉上,然后拿出铁锤, 对着正抵头看报的唐学李的后脑部就是一铁锤,毫无防备的唐学李脑部被击后,"啊......"的一声便倒在地上,并本能的脚手乱抓乱蹬,马加爵见唐学李还没死,便又用铁锤连续击打了五六下,并又用塑料袋蒙住唐学李的脸部。唐学李后脑连续被击打加上窒息,唐学李就这样残忍的被杀害了。实施完后,为防止事情败露,马加爵按照想好的方法,把尸体抬上宿舍衣柜里,用报纸蒙并上锁锁好了柜子。并迅速用报纸和毛巾把现场的血迹擦干,很快在洗衣间洗掉手上和毛巾上的血迹。清理完现场后,马加爵并没有离开宿舍而是在宿舍里以上网、听音乐的方式"放松"自己。

第二天(214)晚上,约23时邵瑞杰上网回来,杨开红还未回宿舍,317宿舍只有邵瑞杰和马加爵俩人在。马加爵在上网的时候看到邵瑞杰准备洗脚,觉得机会又来了,这时马加爵仍然用同样的方法将门锁上,拉上窗帘后趁邵瑞杰在低头洗脚的时候用铁锤打击邵瑞杰的后脑部,马加爵用同样的方法封存尸体,清理了现场。而后仍然以上网、听音乐的方式"放松"自己。

215日杨开红与马加爵中午到食堂吃饭,吃完饭,12时左右马加爵和杨开红回到宿舍,杨开红坐在桌子前看报纸,早已准备好的马加爵发现时机又来了,于是马加爵声称自己要睡午觉,然后将门锁上,并拉上了窗帘,趁杨开红低头看《参考消息》的时候用铁锤打击邵瑞杰的后脑部,马加爵用同样的方法封存尸体,清理了现场。而后仍然上网,听音乐。

为实施完自己"远大"报复计划,马加爵于215日晚22时许到了龚博的宿舍,对龚博慌称宿舍里邵瑞杰和杨开红已经在等着打牌了,正好三缺一,龚博听后就跟马加爵着走了。龚博到了317宿舍后未见邵瑞杰、杨开红,便问他们去哪里了?马加爵顺口就说他们刚刚还在,可能是去买东西吃去了。龚博在宿舍等邵瑞杰、杨开红的时候坐在桌子前看报纸,马加爵在进门的时候就有准备的把门上了锁,看到龚博又是在低头看报,马加爵十分欣喜。接着马加爵同样拿出铁锤对着后脑部击打,完后把龚博的尸体藏匿于衣柜内,快速清理了现场。当天晚上,马加爵便开始踏上了逃亡之路。

•二、       马加爵惊天血案的动机就是如此的简单吗?

云大2-23命案案发后,全社会最为关注的便是马加爵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原因驱使马加爵杀害自己的同学?是什么原因导致马加爵连续杀害四个同学?......。事后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以及马加爵在庭审中的陈述,其惊天血案的犯罪动机就是因为在打牌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说他作弊,因而发生争吵。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公诉人问(马):"为什么要杀害同窗好友?"答:"因为气愤,想不开。吵架之后恨他们"。马加爵在公安机关的笔录中也陈述:"......当时我很气愤,我没有想到我在邵瑞杰心目中是这种人!我一直认为邵瑞杰和我是最好的朋友,我越想越气愤,我就想要毁灭他,也想毁灭自己。杨开红又在边上说我,另外,龚博过生日不请我,肯定是看不起我,所以当时就决定杀他们三人。"到目前为止,从案件的材料、马加爵的供述及法庭调查的结果,马加爵杀人的动机就是如此的简单。就是因为"打牌吵架,想不开"。然而,笔者认为马加爵仅仅因为"打牌吵架,想不开"。就把三个同学杀害,确实难以置信。如同许多民众、许多媒体一样,笔者也有同样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马加爵如此的漠视他人的生命?是精神障碍心理障碍?是性格内向?是家庭贫困?是学习压力?是就业压力?是人格压力?......在诸多问题的困扰下,笔者决定就此问题进行一番深究

(一)马加爵有精神障碍,有精神疾病吗?

马加爵是否具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这一直是全社会所予以关注的焦点。然而,马加爵被抓获后,通过警方对其的审讯和自己的供述,通过法庭调查,通过公诉人的发问及本代理律师的发问,笔者认为马加爵没有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笔者查阅了马加爵所有的卷宗材料,前后分析了马加爵的犯意产生、策划的犯罪预谋、实施的犯罪准备以及作案手段、行为实施、作案后逃跑和被抓获后的供述等等发现其作案计划周密、步骤清晰、犯意坚决,因此可以基本确定马加爵没有精神疾病。尤其是在法庭调查中,法院应辩护人的申请依法对马加爵作了精神病的司法鉴定,之后云南省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权威鉴定专家作出了鉴定。鉴定报告说:"根据提供的调查材料反映,被鉴定人马加爵幼年生长发育史无特殊,在初中至大学学习期间,学习刻苦努力,为人诚实,未发现有违反校规及打架斗殴、说谎等不良习惯,只是性格孤僻、内向,但未发现言行反常表现。本次鉴定未见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其作案行为有认识,并感后悔,情感反应适切。结合案情材料分析,被鉴定人马加爵事先经过惊心预谋、策划后实施作案。在整个作案过程中意识清楚,精神状态正常,事后对其行为能力有理解认识能力,马加爵有完全责任能力"。云南省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证实马加爵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样便彻底推翻了很多媒体原先怀疑推测马加爵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种种说法。

(二)惊天血案是因为家庭贫困导致的吗?

就像任何一次引人注目的刑事案件一样,马加爵的血案引来无数深刻的评论。人们在竭力地挖掘马加爵犯罪的社会根源,并且已从马加爵案件中透视到了当今社会最尖锐的所有社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城乡隔离问题,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心理教育缺位问题等等。其中成材教育素质教育的讨论再次升温。总之,马加爵杀人案基本上被认为是社会的失败,是中国大学教育的失败。然而,笔者不能理解的是,同情马加爵者甚至不在少数。这些人认为,马加爵之所以成为杀人犯,是因为贫穷。对此笔者实在不能苟同。

诚然,这些来源于社会学的分析有一定道理。马加爵生活在现实中在他成长的历程中,周围的种种不公、歧视,还有自家的贫穷,当然会塑造他的性格,影响他对社会、对他人的认识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然而,我们能否因此就在外部因素与马加爵的犯罪活动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决定论式的因果关系?一方面,我们看到,在某些高度富裕、贫富差距也不大的社会里,同样存在杀人犯;另一方面,每年都有无数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子进入大学大城市的繁华与自己的贫困形成强烈的反差。他们也许会因为贫穷而自卑,因为自卑而不敢表白自己的爱因为遭到歧视而愤世嫉俗,甚至因此而患上精神疾病。然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些农家子弟们绝大多数并没有因此而去伤害他人,更不要说去杀人,去精心策划杀害四名同学!在云大、师大、农大、昆大;在清华、北大、复旦每年有多少的贫困生?有许多比马加爵更为贫困的大学生,他们贫困得绝对不可能进住象"鼎新"这样的"学生公寓",有根本连"自己拥有一台二手电脑"都难以圆梦。如此来说,给马加爵冠以"因为家庭贫困"而杀人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笔者不能认同,众多的贫困学生更不能答应。

笔者在高校担任教育工作多年,深知在高校中贫困生比比皆是。在高校学生中贫富悬殊特别大。学生中有家庭条件很好的,比如有的学生是开着自己的汽车来上学的,有的是骑着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或是打的士。有的拥有各种新颖款式手机,穿着时髦。有在学校住高档公寓的、有觉得校内不够自由到校外租住。有的每月单生活费就几千元,有的过一次生日请同学吃喝酒娱乐一天就花费六千余元的......。而我们的贫困生呢?相对而言,其贫困的悲惨程度就无法言语了。就笔者所知道的情况:98%的贫困生无法交纳学费。在贫困生中,有的学生是全家砸锅卖铁、打工卖血都无法凑足全部学费的1/3;有的学生是课余时间打几份工做几个家教勉强维持学习生活费用;还有的每月连生活费等费用都节俭得不超过100元;有更为"耸人听闻"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追查未上课学生,结果是因一天多没有吃饭头晕卧病在床的。在各高校中目前贫困生在全校中占1/2以上。

马加爵属于贫困生。贫困固然会给他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如意以及很多压力。但绝对不能将贫困与"故意杀人"产生必然的联系。马加爵是贫困,但在云大、师大、农大、昆大;在清华、北大、复旦还有很多很多"牛加爵、杨加爵、张加爵、李加爵、王加爵",难道他们就可以"贫困"作为理由,肆意践踏他人的生命吗?

生命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的权利,是一切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杀人尝命,不可杀人"这已经成为人类的文明本能,是文明人的一个底线。任何越过这个底线的行为,都不能说服具有正常的理智和情感的行为。

"马加爵不过就是个杀人狂而已"。许多人这样认为。可见,他周围的人可能确实没有给他以基本的尊重,但根据常识,一个人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但绝不应当用杀人来进行报复。因此,马加爵必须为自己超越人类文明底线的行为承担道德和法律的全部责任。

"马加爵是杀人狂"这种观点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在作案过程中其计划周密、步骤清晰、犯意坚决。在三天的时间内连续杀害四个自己的同窗好友,其手段之残忍、后果之严重令人发指。这种凶残的罪行,这种严重危害社会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法所不容的。

对于马加爵犯罪行为的分析,目前还有一种观点--那四位同学也要为自己的死亡承担责任;正如遭受恐怖袭击者则必须反省自己是否活该遭袭。这是一部分具有社会学心灵的人士荒唐的演绎出来的一种认识。这也是笔者最不能理解最为担心的社会问题。社会是什么呢?社会当然也包括受害者。对马加爵的犯罪我们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社会、归咎于他人。

(三)马加爵有心理障碍吗?

对此问题,笔者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

马加爵"性格内向、腼腆、孤僻、不善于交际",这是事后是很多同班同学的客观评价。然而,马加爵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马加爵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些迹象呢?

198154日,马加爵出生后,贫困农民马建夫基于对后代发自内心的期盼,特意为儿子取名马加爵,意在能使儿子"加官进爵"。可见父母从出生时起,便有了宠爱儿子的第一迹象。

在高中毕业以前,马加爵的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寒门子弟发奋图强的故事。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里,马建夫妇坚持供孩子们念书,四个孩子中,就有马加爵和一个姐姐考上了大学。

马加爵天资甚高,从上初中开始,他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不费什么劲,就能进班级前几名。年过五十的马建夫妇曾向媒体透露,马加爵在上初中时,几乎年年都能拿到奖状,却从不主动跟家人说。每一次都是家人发现后,他才提起(这显然有些令人费解)。

1997年,马加爵考上了宾阳中学--广西16重点高中之一。上高一的时候,马加爵在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过二等奖。

优异的成绩并不能掩饰成长的烦恼。许多人认为,家境贫寒的马加爵,从小养成了孤僻、敏感、不善与人打交道的性格。马青泉是马加爵的大姐,至今保留着弟弟当年的一封来信,信中曾写道:"姐姐,我很不愉快,有委屈不敢说,比如,我在教室踢球,就会有同学说我不爱护公物,我听了脸热热的......很想吵架,为什么另一个人踢他们就不说?"

"我的同桌是全班第一的优秀三好生,他总喜欢引起女孩注意,说‘毒呀,谁动了我的东西',就是在骂我......我想打什么、杀什么、可我没理由......女孩子为什么这么‘善良'配合他笑?"

"姐,我换位置了,但我仍想不通,为什么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类似这样的问题,是一些青春期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困惑。但多数时候,没有人为马加爵释疑解惑。

马加爵的父母疼爱儿子,但文化知识的局限,让他们缺乏与儿子交流的能力。在马建夫妇的记忆里,父子之间没有一次长时间谈过,更不用说推心置腹了。后来在3年多的大学时光中,儿子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

学校方面,在马加爵的初高中时代,素质教育虽已提升为教育的方向,但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小县城里,现实的压力仍让学校行"应试教育"之实。

在当年"一俊(成绩好)遮百丑"的氛围中,马加爵成了家人、老师、族人们眼中的"好孩子",更何况,马加爵从小给人沉稳的印象。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一些成长的烦恼集结在了性格内向的马加爵的心里。在青少年时代马加爵起了怎样的心理变化,现在还无法知道,但一些事实已体现出他压抑已久后的爆发。马加爵的高中老师向媒体介绍,高中三年中,马加爵有一次行为让大家大吃一惊。那是一次会考结束后,他突然消失,没留下任何音讯。学校与家人找了三天,还报了警。后来,离宾阳100多公里的贵港市警方打电话到学校,才知马加爵只身去了贵港,在街头游荡时被警察带走,这时他身上只剩下12元钱。马加爵后来说,他一直认为"贵港"是一个海港,想去看海。

与马加爵朝夕相处的同学对他身上的变化明察秋毫。他们说,有一段时间,马加爵有些自暴自弃,沉迷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还时常买两瓶啤酒到宿舍里解闷。

2000年夏天,马加爵考上云南大学,成为马二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从此,马加爵成为马二村村民教育子女的榜样。

马加爵制造的血案震惊了云大校园,老师、同学们在谴责他冷醋无情的同时,也展开发反思。以下是马加爵的同班同学对他的描述:

"不愿与人深交,没有知心朋友,与四位被害同学的关系还算相对较好的。"

"忧郁,阴沉,目光中有一种仇恨,有时在楼道里碰到有一种阴森感觉。"

"家里比较穷,靠助学金念书,有时拿不到助学金,连吃饭钱都没有。经常穿着一双拖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04213日因为打牌涉嫌作弊而被语言攻击,"受委屈而产生报复"这样的心理在不能忍受的时间和极限内爆发。马加爵制造惊天血案,当然应当归咎于其歪曲的心理疾病。

为什么马加爵会杀人?有什么科学理论可以真正清楚地解释马加爵的杀人动机。"现有的种种社会学解释,不过是偏见与激情的产物而已"。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有些人在某个时刻突然被野蛮化了,邪恶的激情压倒了习惯和理性。所幸,这样的人从来都只是极少数。如果说社会有什么可做的,那就是,实施一种普遍的文明教化。把有关文明的最基本规则,灌输给每个人,使这些戒律能够在激情、在罪恶的欲望涌动的时候,有效地起到约束作用。

笔者非常认同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赵建新的观点:"马加爵偶然发生的事件背后,肯定隐藏着必然的原因",当然,事件的发生是马加爵"易激怒,攻击性强"、"缺乏人际应对和挫折应对的模式""与贫困相关的心理扭曲"综合导致的。显然,马加爵有严重的人格缺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四)马加爵血案的制造是因为学习和就业压力吗?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的学习当然不能并论,大学学习只会教你一种学习的方法,学生们也不会向高中阶段一样压力重重。经过高考的洗礼,马加爵同其他很多同学一样,进入大学如释重负。在学习上应该是没有任何的压力的,更何况对于马加爵这种"天资甚高"的人来说,学习根本就是可以随便应付的。

就业压力可能会是为帮助马加爵"开拓"的一个良好的理由。然而,笔者仍然不能苟同。"大学生就业难"早就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就业难"对于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甚至博士都是一个问题。更何况本科大四的马加爵呢?这本应是早就有的思想准备。刻苦、努力,德、智、体等的全方面发展,极力适应社会,是大学生的目标。然而我们"天资甚高"的马加爵没有这样做,在云南大学,马加爵的成绩记录档案表明其成绩在班上并非"天资甚高",并非名列前茅。相反马加爵却连基本的为走入社会、适应社会而学会做人、学会尊重人生命权的基本良知和理性的都没有掌握。谈何就业?谈何压力?这更是笔者的痛心之处。

•三、       马加爵死刑的执行并不是最后的答案

马加爵的惊天血案从223日案发至617日被执行死刑共116,基于案件的社会影响和案件的特殊性,办案的公、检、法各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用昆明中院的新闻发言人蔡顺斌的话说"判决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宣判,是一个正义对邪恶的宣判,是法律对社会公正的强有力维护"。确实,法律体现了民心所向,体现了"罪行均衡,罚当其罪"。而笔者在此想通过本文提醒读者的是,马加爵死刑的执行并不是最后的答案。

社会里任何一个事物,都会从正面或反面给我们提出一系列的思考。并力图通过这种思考改变和促进我们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瑕疵。马加爵的惊天血案仍然一样,其案件的爆发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培养"人"的教育中,现有的教育缺陷,应当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各高校的盲目扩招,学生的管理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随着社会各矛盾加剧,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应有良好的解决方法......。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应当加以改变和改进,否则马加爵死刑的执行可能会如有些人的荒唐观点一样"马加爵死了也白死"。

 

 

 

 

 

 

 

 

 

 

 

 

"反思"马加爵

 

相信,随着马加爵死刑的执行(2004617),人们将逐渐淡忘马加爵、淡忘马加爵事件及马加爵现象。也就当然地遗忘了马加爵的惊天血案。"2.23"是2004223马加爵案件案发日,马上2006223即将到来,笔者希望能我们记住每年的"2.23",尤其是我们云南省的教育界应当铭记"2.23"。

 

 

在这个星球上,自有人类以来迄于今日,已有八百五十亿人先后逝去,可是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过他们的存在,但是2004年那个初暖乍冷的春天,继非典之后人们却有了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和焦点---马加爵。社会犹如一座海上的冰川,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隐藏着的却是海面下庞大的冰体。笔者作为马加爵2.23案中被害人杨开红和唐学礼的代理律师,参加了该案的全部诉讼过程,同时笔者又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并且担任了高校心理和法律咨询机构的咨询老师,于是希望能从心理学角度,法律意识角度,教育工作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力求客观真实的对马加爵及马加爵一案做一次"亲密接触"最后笔者认为,我们不该总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谈论,却全无实际行动,或者一提及这些问题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我们大可了然,坦然而又凛然对之,以积极的态度将其纳入社会系统工程,并且在实践中完善修正和发展,使人类真正得到智慧的增长和灵魂的舒展!

 

路径一:心理学角度

奥斯卡经典影片《沉默的羔羊》大家一定都还记忆犹新吧,片中就心理问题对个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剖析,提及它其实只想说明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只是有的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正常的宣泄,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可是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调节和疏导的尚是大部分。对于高校这样一个塑造人,培养人的特殊环境里,学生们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呢,学校和社会又是如何提供一种怎样的宣泄途径呢?我们不断听到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成立喜讯,但是,从农村到城市,从落后到发达,从家庭中心到城市边缘,青年人的迷失有多么严重和普遍?在年轻人隐藏的自卑心理定势之下,心理咨询的有效范围又究竟有多大?除了心理咨询之外,还有哪些解决的途径和有效方法?对于马加爵性格内向、腼腆、孤僻、不善于交际、内心自尊又自卑复杂的性格和心态很多人都有认识,问题在于当时人们都漠视这些问题,而他对此却又缺乏一个自我调节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系统,终于造成了心理的质变和人格的分裂。按照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赵建新的话说:"马加爵偶然发生的事件背后,肯定隐藏着必然的原因",当然,事件的发生是马加爵"易激怒,攻击性强"、"缺乏人际应对和挫折应对的模式""与贫困相关的心理扭曲"综合导致的。对于马加爵我们只能说,痛恨别人就如同为赶走一只老鼠而烧掉整座房子,得不偿失,而一个在心口不断挖井的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井底之蛙。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任何时候都能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否则,即使你才智过人,胆略超群,也只会是危险的隐患。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败是绝对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真正聪明的人在失败和成功里学到的一样多所以笔者坚信,如何使人学会自我心态的调节和疏导,坦然面对一切,拥有健全人格和心态,全社会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培养系统可谓势在必行。

 

路径二:从教育工作角度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如果忘记他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那么留下的就是教育。"的确,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本真价值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性,而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毋庸置疑,马加爵一案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也不仅仅只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悲剧,而是整个中国教育体制的悲哀,曾几何是,素质教育就已经提上日程,势在必行,可是直到今天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单一片面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仍旧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对于这样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还如此残暴的对待生命,情商还如此低下,不能不提醒我们的注意,北京关怀医院曾对到该院义务服务的数千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从未接受过死亡教育,更有甚者忌讳谈死,大学生尚且如此,一般公民接受死亡教育的程度可见一斑。智慧的缺陷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是道德的缺陷绝非智慧所能补救。对于错误和失败,切忌只揭伤疤不上药,那可是会得破伤风的,笔者认为,对此问题,如何在高校教育工作过程中贯穿一种疏导模式,进行一种人类本真价值和内心道德的权衡教育,让或者明显,或者潜在的问题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学生自我认识和互相帮助,而并非放任那些生命密码混乱的不幸的人孤独无助的将生命之船悄悄驶入一条黑暗的避港。惟有如此,才能让八十年前鲁迅先生呐喊的"救救孩子"真正成为过去。

 

 

路径三:从法律意识角度

过去曾听说玄学中针尖上跳舞的典故,现在我发现法律的针尖远比玄学上的来得更加锋利更加尖锐。的确,文明和废墟仅仅一线之隔,道德的喘息越来越冰凉,微弱,人性在一张张诉状上呻吟挣扎。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与道德根深蒂固的国家,一向把"生"看得很重,中国自古都有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之说,蝼蚁尚且惜命,况人乎?可是今天一个生活在大学象牙塔中的马加爵,却作出了如此践踏轻视生命的举动,我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可谓走到了危机的边缘。不错,人的本能和欲望不是恶,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扩展才是恶。人是黑洞,人的心智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人类一直都无法真正接近并且看清楚它,于是人们就在这个世界即成的领域内设定诸多规则和秩序------法律。毕竟无法不足以治天下,秩序是万物的第一要律。同时毫无疑问,法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需要人们了解并且执行,那么如何使人真正做到将法律视做崇高的信仰和准则,并且做到绝对服从和遵循,这就不那么简单,这需要人们对法律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产生信服和依赖的习惯,那时人类真正的自由不是可以做法律所禁止的事,而是可以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这样才是完全的自由。

 

路径四:从社会学角度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情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立体系统,也决定了人有交往的需要和动机,这就是人的交流本能,个人只有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沟通,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成为完善发展了的人,难怪〈〈基督山伯爵〉〉会以限制交往作为对人最严厉的惩罚。本案的主角马加爵无疑是一个极度缺乏交流和心灵沟通的人,对此我们希望从今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人性孤岛上的鲁宾逊;再也没有一个民族愿意做人性沙漠中的夜郎国。其次,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马加爵平时酷爱浏览和阅读一些非法的黄色或者暴力网站和书刊,诚然,开卷有益,但是时下形形色色的书籍和网站充斥不堪,可谓野心共暴力一色,贪婪与金钱齐飞,而据调查显示,人接受坏的和邪恶的影响绝对比好的和善良的影响来得容易,那么社会是否该对于这个问题做个警醒,并且全体行动起来,净化我们的空气,给我们的生活消消毒。最后笔者看到马加爵案发后,很少有人去关怀那逝去的生命,舆论和公众无一例外的把目光集中在案件的离奇和对马加爵天涯海角的追捕中,对作案的手段兴奋的想象和对逃亡过程的密切关注远远超过其他,然而,马加爵落网后人们的目光又集中在对举报人的万元重奖上,对被害人的生平,被害人家庭的痛苦都被轻描淡写。麻木,偏执,自私的单向度关怀不能不说是舆论和社会公德的失败。

路径五:结束语

马加爵的枪决绝对不是该案的最终结局,也绝非从此"尘埃落定"。解决此类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决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惟有积极客观的将此负之行动,人性必将得到最大的尊重和完善,灵魂必将获得自由和解放。特别的,面对这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现状,我们切忌悲观气馁,毕竟太阳还有黑子,玫瑰尚且带刺,君不见,沉舟侧傍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的善美总还是主流,。说到这里,我不尽想起两百多年生活在哥尼斯堡一个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话:"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联系人:   耿国平

       6641544

herve leger dresses
herve leger bandage dress
Gucci Bag
Gucci
Gucci Belt
gucci bags
gucci handbags
Burberry Outlet
Burberry sale
Karen Millen
Karen Millen Dresses
hermes
hermes belt
Chanel On Sale
Chanel Sale
Chanel handbags
Louboutin
Louboutin Shoes
Alexander Wang
Alexander Wang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Discount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B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