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评估诊断: •(一) 上述资料的可靠性:可靠 •(二) 鉴别: •1、 根据病与非病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症状,排除精神障碍。 •2、 求助者虽然有紧张、睡眠不足、情绪不稳、意向下降等情绪,但皆内心冲突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三)诊断:应试焦虑症 三、咨询方案制定: (一)适用症状原理理论: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实际上并不存在实际威胁)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焦虑症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焦虑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两种类型。 (二)适用的治疗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理论及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本案求助者受教育程度较高,领悟能力较强的人,比较适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自我调。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简要地说,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表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2)可参照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理论出发,为焦虑症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治疗:因为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领悟他们的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 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的不同,运用行为治疗的医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焦虑症。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某些确定的情境有关,那么,医生通过运用"情境分析",一种行为治疗技术,来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素造成的。然后医生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医生就会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另外,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无助感,所以治疗者会帮助患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比如,社交技术,直言技术),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心。由于焦虑症患者特有的认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容易过高估计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知治疗常常被用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是抗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服用甚至对某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几乎可以肯定,症状会重新出现。当病人是通过服药来降低焦虑症状,他们就会(正确地)把自己症状的好转归结为药物的作用,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改变。于是,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会变得焦虑。 (三)应当明确的心理咨询中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个人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尊重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的时间,如遇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对方。 2、心理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证书等; 2)、尊重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的时间,如遇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对方。 (四)咨询的时间和收费 1、时间和频率: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预计6次 2、费用:每次120元 三、咨询过程 (一)阶段:三个阶段 1、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一次:心理医生给她分析(合理情绪疗法分析):你在中学那次竞考失眠以前,并不惧怕考试,因为你从小学习不错,记性好,深得老师赏识,过去的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好,考前也没有畏惧心理。中学的那一次竞赛失利与赛前受干扰而激起的种种怨恨情绪因素综合在一起,使你在心理上对考试产生了畏惧。在这样的分析讨论后,心理医生又特别向她指出:你的其它各门功课成绩尚属中等或中上等,比较差的是数学和物理,这是你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对数学和物理可注意平时的复习和练习,同时对它们的成绩的期望值不要过高。退一步说,就是有几门补考也不必惧怕,经过努力,补考总是能够及格的,并不影响升级、毕业。 第二次:心理医生还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的测验表(16PF)帮助她作了自测,找出自己的强项与弱项,然后告诉她应扬长而不避短,对自己的弱项不作过高要求,也不逃避,应培养自己豁达大度的个性。并建议她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制,调剂神经系统的活动,以助于睡眠状况的改善。同时要意识地放松情绪,在考前不要人为地加剧紧张,考前复习也要有劳有逸,适时进行休息、散步。失眠严重时,应找神经科医生进行治疗,将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相结合。还要求她经常与心理医生和学校的辅导员保持联系,当心情特别紧张时应到心理门诊来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学会放松情绪。这一个阶段的咨询治疗为期三周,小王认为得到了很大帮助,说:"我感到轻松多了。"愉快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咨询。 第三次:本学期复习考试开始前,王某主动来找心理医生谈她的不安和焦虑。她现在特别担心数学再次不及格,而且对其它过去认为没问题的科目也担心起来。最令她着急的是晚上不能按时入睡。考试前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同宿舍的好几个同学熄灯后还要打手电筒看书,对她的睡眠是很大的干扰。她很敏感,宿舍里只要有一个同学没睡,她就睡不着。陈述了自己的焦虑心情以后,她向医生提出了一个要求:"老师,您能不能给我出个证明,说明我的心理状况不能参加太多的考试,使我能缓考两门课,我把其它几门考了,下学期开学时我再来考这两门。"心理医生否定了她的要求,告诉她:"缓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因为你躯体上并没有可证实的疾病,这证明也不能开。你的主要问题是心理负担太重。这种深重的心理压力,使你情绪一直不能静,严重影响了复习效果。"接着给她讲了情绪和智力活动的影响作用,向她指出:平和的心境、高度的自信有利于增强复习效果,而紧张焦虑的心态则会使学习者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影响复习效果。鼓励她放下思想包袱,专心学习,勇敢地迎接考试,即使考不好,补考也没关系,不必在考试前就这么紧张。心理医生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她,要她感到心理不适时打电话来咨询。她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其后,与心理医生通过电话交谈了三次。她终于投入了认真复习的状态中,本期各门课程考试都合格了。 第四次:向医生谈自己的种种烦恼,每谈一次都能使其心情好一些。但到了这学期考试临近之际,她的情绪又紧张起来了。睡眠情况前半学期本来是较好的,现在又变得很差了,经常很晚都不能入睡,有时还伴有腹泻尿频等情况。心理医生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心理紧张的表现,应到门诊来接受松弛疗法的治疗。在治疗时,医生与她交谈发现她个性较为敏感多疑,在许多问题上都是顾虑重重,给自己增添很多烦恼。例如,考试前。她要准备好几支笔,怕考场上万一笔坏了或是没墨水了影响考试。多准备了笔却又怕在考场上有同学向自己借笔而打断自己的思路,把复习好的内容忘掉。外语考试要求考生自己准备耳机,对此她也顾虑重重,一会儿怕耳机发生故障,影响收听,一会又想万一有的同学耳机坏了向我借该怎么办?......这些焦虑说明她还有强迫型人格倾向。因此,心理医生还适当采用了思维阻断疗法治疗其强迫观念,并要求她在复习考试期间坚持来诊所接受治疗,以使其疲惫的大脑得到弛与休整。由于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小王在这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又实现了全部合格。 (二)总结和评估: 通过实施合理情绪疗法等方法咨询,求助者的心理超向健康发展,人格趋于完善,学习生活正常。两学期的考试全部都合格的事实是对她最有力的正强化,这以后,她的睡眠状况有所改善,对考试的紧张焦虑也大大减轻。她在大学的四年里始终与心理医生保持长期的咨询与电话咨询联系,其心里问题都得到了及时有帮助。 •1、 求助者自我评估:考试全部都合格、睡眠状况有所改善,对考试的紧张焦虑已经大大减轻。 •2、 社会生活适应状况:上课学习和生活正常 •3、 家人及师生评定:性格有明显改变,师生和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 •4、 咨询师评定:求助者情绪乐观、稳定,在认知上有所改变,已经能理解和面对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适度焦虑,能够正常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